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2)《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下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临淄的是
A
百姓持方孔半两钱购买所需物品
B
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C
出现了聚集大量钱财的工商业主
D
已出现作为独立金融机构的当铺【答案】C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齐国都城临淄……气扬”可知,战国时,手工业分布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故选C项;方孔半两钱是战国时期秦国货币,排除A项;商朝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排除B项;唐朝时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5·陕西安康高三质检·7)如表是清代在西南地区推动改土归流前后对比情况表。据表可知,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① 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发展 ②助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③推动了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④标志着边疆治理体系成熟
图2的描述节选自阿拉伯民间传说《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一文,这折射出( )图2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吉纽西海战胜利,但也因教援不力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群情激愤,指控指挥战役的6位将军救援不力,在未听取他们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判其死刑。史学家色诺芬感叹:“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说明
抗战时期,有学者这样说道:“抗战是长期的、艰苦的,但最后必胜的。只是到胜利之后,国旗上的‘青天白日’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满地红’了。”材料表明( )
下图为著名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对比的示意图。这反映出
(2020·黑龙江大庆二模·33)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得到巩固,1700年全1830年间,重新界定产权的财产、圈地、法定机构等法案数量出现了显著增长,构成了议会一半的立法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2018·山西晋城一模·9)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达81人。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译等。其中教师竟达30名左右,约占雇聘洋员的40%。这表明
(2023·山东日照一模·3)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泉州港阿拉伯客商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市舶司纲首(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都被补授低级武阶官;泉州、广州市舶司主管官员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每满100万两就升一级官。这反映了当时
表1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2025·重庆巴蜀中学月考·3)有学者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观念一致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20·天津市·15)192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2.
(2024·四川自贡·13)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3.
(2024·辽宁中考·11)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
4.
(2025·重庆八中高三12月月考·13)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掀起烟草消费的热潮。烟草商极为注重商业宣传,烟草广告会虚构黑人和白人吸烟者聚在一起享受烟草的画面,烟草纸上会描绘英国人通过传教拯救美洲土著灵魂的故事。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5.
(2019·河北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节选(2019年11月1日)材料二 汉字在使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制约。一条叫做“简易律”,就是写字的人希望写得快,节约时间,这样就要求汉字的形体简单易写,于是造成汉字的一种演变趋向——简化。……所以在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里,我们就能发现好些逐渐简化的字形。汉字的字体演变,也大体显现出简化的倾向:小篆是对甲骨金文的简化;隶书是对小篆的简化;楷书是对隶书的简化。——董琨《中国汉字源流》材料三 1909年陆费逵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简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并且说明简体字并非本身不雅观。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停止推行。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又叫“解放字”。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国,为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的效果突出:它把2235个汉字从平均16.03个笔画减省到10.3个笔画;在结构上更为美观,字形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中国香港林明峰《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当“更好传承发展”甲骨文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的背景。(8分)(3)分析简体字推广的重要意义。(9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