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6)19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驻英公使薛福成“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官公驻英国属境”;并驳斥了英国政府诬陷中国不守万国公约的谣言,称在近15年内,中国已处处“按照万国公法办事”。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这表明,当时
A
英国在华优势地位的削弱
B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贯彻
C
国际法对各国约束力增强
D
晚清外交近代化转型加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官公驻英国属境”“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可知,中国公使引援国际法维护中国合法权益和中国公民利益,体现了晚清外交的近代转型,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英国在华的优势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在外交中引援国际法维护合法权益,未涉及国家主权,故排除B项。C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相关题目
唐朝科举考生被录取后要到考官处谢恩,称考官为“师门”,自称“门生”。宋太相改革殿试制度,使录取的考生只能向皇帝感恩戴德,做“天子门生”。宋仁宗后,殿试只分甲第排名次,不再落榜也成为定制,据此可知,宋代改革殿试制度是为了
从1975年开始,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每年召开一次“七国首脑会议”。1983年以前,会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材料反映“七国首脑会议”当时的首要目标是( )
秦朝修建驰道,禁止百姓在驰道中央行走。西汉沿袭秦制,但到汉宣帝时“民公犯之”却“罚罪之轻”,汉平帝时废除了该禁令。这一变化( )
(2019·辽宁沈阳三模·29)梁启超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时代思潮”这样阐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也。”由此可知,1921年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潮是
唐代“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如无名小卒薛仁贵勇建奇功得“与公卿齐班”。国家募兵出战时, 更是“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唐诗中有大量士子仗剑从戎、立功塞外的豪迈诗篇。这说明唐代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12)有学者指出,井冈山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劳动者重新成为生产与生活的主人。通过政权建设,依靠组织和协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手段,建立了劳动者是主人的秩序。这表明“工农武装割据”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希望与美国结成同盟,以保障自身安全。美国和平主义运动的代言人肖特威尔提出了“摒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呼吁。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照会美国政府,提议两国缔结条约,谴责和摒弃战争,和平解决两国之间的一切争端。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则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各国发出联合倡议,先由美法英意德日六个主要强国签署多边的非战公约,然后邀请所有国家参加。1928年8月,法、美、英、德、意、日等15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有: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者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者起因如何,只能以和平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特别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非战公约》生效后不久,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9年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美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并概括《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非战公约》。(6分)
(2022·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月考·10)1984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盼望西服下乡来》: ……我们(农村青年)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许多城市青年穿上西装,那生气勃勃的样子,真使人羡慕。要是西服下乡了,我们穿! 这反映出
(2024·广东揭阳二模·7)图1所示为1893—1920年机器设备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图1
(2023··1)《诗经·商颂·殷武》称颂汤的业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氏、羌是分布于今天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称臣纳贡。这一记载表明
热门试题
1.
1919年,经史学家陈汉章在北京大学授课,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著作中寻找欧洲“声光化电,都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证据,并对学生解释道:“鸦片战争以后,士林中养成一种崇拜外国的风气,牢不可破,所以编了那样的讲义,聊当针砭。”陈汉章此举( )
2.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3.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
4.
(2023·福建高考·6)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5.
(2024·广东佛山禅城区二模·13)近代早期英国医生和作家越来越关注食物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撰写了大量健康饮食指南小册子,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建言献策,这一现象(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