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广东省一模·9)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A
“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
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
C
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
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引发国内观剧热潮”可知,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上海玉兰剧团借越剧《信陵公子》服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反映国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关心和支持,故选D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革命题材专指以反映“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生活为内容的题材,它所涵盖的时间范围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越剧《信陵公子》受欢迎,没有与其他文艺对比,无法得出成为文艺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山东济南一模·2)《汉书》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讫于元始(汉平帝年号),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27)明朝中后期,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说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禁”。两年后,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今福建海澄)依材料得出
(2024·江西新八校高三联考(一)·5)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这些举措意在
(2019·广东百校11月联考·31)下表反映了1949—1955年我国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一位启蒙思想家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该思想家提出
(2020·辽宁丹东二模·35)冷战后,美国不仅运用军事打击与威慑、经济封锁与制裁等硬权力手段,还运用软权力主导世界。软权力体现在生活和娱乐中“无微不至”的美国影响;学习与工作中无所不在的美国方式;标准与规则中无所不至的美国权力等。据此可知,美国
据苏联学者统计,1937年苏联进口机器只占国家需要量的0.9%,引进外国技术比1931年减少了87%。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2024·广东汕头二模·15)1923年,有人调查了美国城市的123个工人家庭,发现其中60个家庭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中,26个家庭的住房非常简陋,甚至有21户连洗澡盆都没有。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时美国( )
1948年10月邱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
(2023·广东梅州二模·10)新中国成立初期即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热门试题
1.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26)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2.
文革结束:_____
3.
1933年,中央苏区在举行民主选举时,采取了“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或屋子,就可单独开会”的办法,开创了以“村选”为形式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先例。苏区的乡村选举( )
4.
(2020·江苏常州·13)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推动了这一历史潮流的是( )
5.
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问题:(25分)(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