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卢梭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是,当时法国
A
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B
民主共和成为思想主流
C
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2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上联考·22)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019·四川成都二模·25)图6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
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12)下面是民国初年上海及江浙地区有关于茧需求与供应的统计表(单位:万担)如表表明,民国初年丝厂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是
表: ——据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 由表格所列事实依据可推知,当时
(2024·山东临沂二模·7)1932年5月,毛泽东提出:“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在现时敌我形势和我军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这一策略( )
(2019·四川凉山一模·27)下表反映了1133年中国与南海、印度洋地区之间贸易的情况。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国际迁移流的形成集中于沿海地区,国际迁移的流向主要从闽粵两省流向诸迁入国。 ——摘編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規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南洋华侨对中国的向心力。1928年,新马华侨为声援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而发动反日远动,这次运动深入到普通的中下层华侨群体。中下层华侨移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在家国存亡之际,其对宗亲、家乡的关注,就更容易升华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当地政府对华侨法律身份、政治权力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排华活动,使得华侨难以认同当地政权。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使南洋华侨、华商惑到切肤之痛,而抵制日货成为反日运动最为频繁使用的武器。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国内政权统一,解决了华侨社会对政权认同的困惑,大大减少南洋社会各种派别之间的争斗。 ——摘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中国认同”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所产生的影响。(13分)
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
热门试题
1.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2.
(2023·湖南常德一模·9)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3.
下图为1850—1990年的英国职业人数结构图。该图反映出英国 英国按部门分类的职业人数结构图(1850—1990)
4.
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指出: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把农民挖得很苦;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地方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中国应当找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该报告( )
5.
(2008·广东单科·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问题:(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027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243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183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696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1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