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实验中学一模·5)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西学中源”说( )
A
反映了学术思想上的天朝上国观念
B
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达和进步
C
开启了古代中国思想近代化的潮流
D
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中学西学相通相合,转向西学中源说”可知,中国一些学者依然认为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体现了其文化自大心理,即学术思想上的天朝上国观念,故选A项;清初中国传统科技已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古代中国思想近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北京东城区二模·10)1983年,福建省为统领全省船舶企业成立了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下属的马尾造船厂承建了大量出口欧洲及东南亚的集装箱货船。船厂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销售总额屡创新高。上述发展反映出( )
(2025·重庆高三调研·9)清代徽商活动遍及全国,俗语有“无徽不成镇”之说,但是在徽州这个地方,其民“世治则出而贸易,世乱则归家。家各有田,多则数十亩,少亦数亩”。此种现象反映出( )
(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33)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804-183)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8)“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最有可能发表此言论的人是
27.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人群体。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由此可见,明清商人群体是
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9)1940年,党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中学部和实习工厂。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并与全国自然科学界保持联系。据此可知,相关活动的战略基点为( )
(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15)1937年清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等语。这表明
(2024·河北邯郸二模·3)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 )
热门试题
1.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2.
商人认为,政权的获得乃是受命于“天”,祖先神灵和“天”会一直庇佑其统治。周初则赋予“天命”以道德内涵,强调“以德配天”,上天是否庇佑依据是“有德”而非血缘。这一变化表明,周人意在( )
3.
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沂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4.
(2021·重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