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福建百校高三开学联考·14)近代西方国际法学者曾将世界国家划分为文明国家、不完全文明国家、野蛮国家、未开化国家。中国便在野蛮国家之列。国际法仅适用于文明国家,而不适用于文明国与野蛮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这种论断
A
否定了东方国家的传统法律
B
适应了西方国家侵略扩张的需求
C
促进了国家法的发展与完善
D
忽视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这种论断是近代西方的文明等级论,将中国视为野蛮国家之列,且国际法不适用于“文明国与野蛮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旨在为西方国家侵略扩张提供了“合法”话语,故选B项;“东方国家的传统法律”概念混淆,与材料涉及的是国际法相悖,排除A项;“发展与完善”不合逻辑、题意,文明等级论是不合理的,排除C项;文明等级论与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无关,本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广东广州毕业冲刺(一)·11)在早期民族那里,仪式、言语或文字都是被看作与神沟通的媒介,政治权力从这种交往媒介中产生。古代希腊关于神的故事不仅保存在神庙与王宫之中,而且流传于民间,从而使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的特点。这( )
据如图可知,西周
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欲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2008年,美国有人认为:“无论现在信息存储在何处,我们都必须获得这些信息,复制并与全世界分享……我们必须为了开放访问,如游击队般奋战。”这一观点意在( )
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 )
(2024·广东韶关二模·5)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此后“六事外交”成为周边交往的惯例。“六事外交”( )
(2024·山西晋中二模·9)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的知识分子长期被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但又承担了法国国民的政治启蒙教育,因此法国人民所接受的政治思想,既笃信平等,又不可避免的陷入理想化和偏激化。他意在( )
(2024·安徽蚌埠四模·5)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5%,手工业品价格涨幅为20%,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34%。这一现象( )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下图为16世纪中后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2.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15)《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1979年到1997年间,英国和美国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收入增长了140%。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英美经济显著发展 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③南北差距日益明显 ④社会不平等不断扩大
3.
(2019·清华大学1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7)明代东林书院刻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这反映了明代
4.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4)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在美国也流行“垮掉的一代”文学,辐射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5.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