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重庆三模(教科院卷)·2)下表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主要胡人政权,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胡人政权( )
A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
实行双重统治模式
D
深受华夏文化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尽管它们大多是胡人政权,而大部分政权都有明确的“年号”,这是中原文化的标志之一,可以推断这些政权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中前秦和北魏短暂统一了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统一北方,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表格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情况,无法直接看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且在这一时期北方由于战争不断,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排除B项;材料中北魏并没有采取“单于制”,表明其并没有实行双重统治模式,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8·山东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1927年前后,俄罗斯联邦集体农庄与个体农庄每100俄亩(约109公顷)的装备对比如下表:这说明与个体农庄相比,俄罗斯联邦的集体农庄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煤矿主、盐场主等企业主积极投资兴建运河。到1830年,英国可通航的内陆水道从1000英里扩展至近4000英里,满足了工农业对低运输成本的需求。英国的运河修建主要是为了( )
(2023·山东泰安二模·2)表1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2023·江西九江一模·6)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一观点
17世纪之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1688年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各地的商品、原料源源不断流入利物浦。18世纪末,利物浦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在以利物浦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大约60%的重工业。这一区域也成为英国大中城市最集中的地区。利物浦的发展变化反映出( )
(2024·广东汕头高三一模·14)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2023··10)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③“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北宋中期至南宋的类书,大多内容全面、分类严密。如《全芳备祖》属于花草果木专科类书,引用古书时剔除鬼神之说,所录皆为草木名称、种类、性状等;《梦溪笔谈》也多对前人之“妄说”予以辩证。这一现象( )
热门试题
1.
(2023·山东菏泽·14)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追溯其历史源头与逻辑起点,下列党的精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2.
(2025·河北承德高三11月模拟·1)1989年5月,湖北郧阳区青曲镇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如图所示),距今已100多万年。“郧阳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改变了全人类均起源于非洲的假说,它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该遗址的发现说明( )
3.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4.
(14分)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分)(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
5.
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