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选必3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西南昌高三上摸底测试·1)西周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而战国之士是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见表1):
表1
战国时期士阶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贵族的没落
B
平民地位的上升
C
学术文化的繁荣
D
富国强兵的需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由材料“西周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而战国之士是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士阶层得到重用,故选D项;仅从材料中士阶层的活跃,不能得出贵族的没落,且这一时期传统贵族依然享有特权,逻辑关系错误,排除A项;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士并非来自平民,排除B项;士阶层活跃推动学术文化的繁荣,这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2·江苏泰州四模·1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维夫斯强调重视感官实践的实用教育,他认为:“学生应不以到商店、工场向人请教为耻。从前,有学问的人不屑于了解这些事情,而了解、记住这些事情又至关重要。”该学者主张
(2023·“皖豫名校联盟”毕业班考试·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文学虽都以不同角度突破了传统道术而各具特色,但“皆自以为真尧舜”,都是在为统治者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这说明,“百家之学”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本次东征
陈旭麓说:“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据估计,1900年前后,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
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花棉布、印度亚麻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售卖印度棉布成为非法行为。据此可知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2022·“云教金榜”N+1联考高三冲刺测试·33)16世纪,英国逐步取缔了修道院制度,但原为英国教会基层行政单位的教区却被保留下来,并将其确定为基层地方政府管理机构,隶属于郡政府管辖。这表明当时英国
下表为英国新教徒开辟的北美殖民地与西班牙天主教徒开辟的拉美殖民地的不同状况。据此可知,近代西方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自汉晋章句泛滥以来,清谈虚浮日盛,尤其是宋儒“著述讲论之功多,而实学实教之力少”;为学之要旨是“习行于身者多,劳枯于心者少……为做事故求学问,做事即是学问”。颜元这一主张旨在
热门试题
1.
(2024·北京门头沟区一模·9)以下为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1 1953年,俞云阶作 图2 1954年,丁浩作 图3 1956年,林锴作 图4 1956年,俞云阶作
2.
(2024·浙江温州二模·18)读下图,据此可知( )1998—2017年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和关税收入统计图
3.
(2022·广东省一模·12)西欧各地区大多农村人口长期保持文盲水平,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德意志、北欧等新教地区的农村人口的读写能力逐渐高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地区。促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缘由是
4.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5.
(2023·河北唐山高三摸底·5)明朝中后期,“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到杭州收买丝绸,同时,还把江南地区的食盐、粮食、竹木、茶叶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这些贸易活动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1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