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重庆渝东六校高一下·1)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斯特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
A
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
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
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明都在“神秘的北纬30度”出现,只能说明这一纬度带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A项正确;文化传统不同不能解释在同一纬度出现众多的文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多元化,并没有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排除C项;生产方式相同也不能导致相同纬度出现众多古代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相关题目
(2018·河南洛阳三模·34)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2017·海南高考·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答案】
(2022·广东高考·15)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从大流士开始,历代波斯诸王在铭文中按例都要夸耀帝国的强大与疆域的辽阔,古希腊作家色诺芬却指出:帝国之强虽在于疆土辽阔、人口众多;但由于距离遥远、军队分散,如对其发动速攻则有获胜可能。材料表明( )
(2010·广东文综·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2020·北京延庆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4)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其中的代表( )①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伊朗的立宪革命③中国的辛亥革命 ④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2017·江苏高考·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2020·山东济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3)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2020·海南高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转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内部,首先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又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根据材料,围绕“15、16世纪以来的西欧与资本主义世界”,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
(2021·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4)“哈里发”意为“安拉在大地设置的代理人”,为阿拉伯帝国最高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由此可知( )
热门试题
1.
(2024·福建龙岩三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北宋朝廷认为官廪“九年之蓄”,不仅能“遇凶荒赈发济民”,而且可使“西(夏)夷北(辽)边,望而不敢近”。虽然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粮食增产,但由于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和隐匿田产,官廪粮储常仅占总储量25%左右。除截拨漕粮、仓储赈粜、丰粮区“和籴”等救济手段,北宋朝廷秉承“取民有制,故民力常宽”原则,也以较高粮价承诺和减免流通税,劝诱商人依托运河网络,长距离贩粮至缺粮区。此外,相较北方从东南转运官粮为主的流通方式,长江以南的民间商品粮流通现象更为普遍。——摘编自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等材料二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科学种田,实行良种培育、土壤培肥、农业机械化等措施,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坚持“立足国内、全球供应”,允许外国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也鼓励中国粮食企业深化国际合作。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年均增产158.3亿斤,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北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的认识。(4分)
2.
(2007.海南单科.5)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3.
(2007.江苏历史.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4.
为解决牛顿与笛卡尔关于地球是扁椭球体还是长椭球体的争议,并出于商业和殖民利益的考虑,从1735年开始,法兰西科学院在国王的支持下,先后去往赤道附近和北极圈内进行纬度测量。最终,测量结果证实了牛顿的说法,所用到的三角测量法也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这说明( )
5.
(2017·内蒙巴彦淖尔·3)随着城市的繁荣,东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不绝,还有热热闹闹的“瓦子”。下列能够为此提供历史证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