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是调整劳资关系,故三项可以排除。
相关题目
(2022··8)图1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图1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4·浙江高考·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历史要有“坐标”,横向有彼此文明的接触、联系和影响,纵向有沿着时间发展的轨迹。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工具是一种标志,就像里程碑,告诉我们从这一站到了另一站。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制品是青铜。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总的来说,西亚的青铜器要早于中亚和中国。卜辞与考古资料的信息,透露出商王国与欧亚草原文化的广泛联系,商以来的铜镜、铜刀和马车,从纹饰和工艺上看,很多都能看出西亚和草原文明的影响。那么,中原的青铜技术是不是外来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还不支持我们斩钉截铁地作断言,只能说中原的青铜技术有受到外来技术影响的很大可能。——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等材料二“全球史”意在寻找一个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一部“从中国历史的角度、问题和视角去看全球”的著作,其内容包括物质,商品贸易的往来,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人民包括海陆的移民,战争怎样造成人口和族群的移动,自然(包括疾病、气候和灾难)如何影响了人类的历史等。其中“食物”一章的主要目录如下:——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写出青铜器最早发现的区域,并概括其大规模使用的意义。(7分)(2)阅读材料二,参照“食物”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13世纪以来的移民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6分)(要求:时空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节子目)
【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2020.7·浙江高考·29)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5分)(3)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5分)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2024·广东高考·2)表1 《魏书》中关于皇帝赏赐的部分记载上表反映了( )
(2024·湖北高考·15)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
(2022·浙江高考·13)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热门试题
1.
龙虎是我国古代先民的崇拜对象,从以下两幅与龙虎相关的图案可推知,中华文明具有( )图1 蚌壳龙虎图案(距今6500年左右)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图2 二十八宿漆箱图案(战国时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2.
(2019·福建泉州二模·27)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
3.
(2019·广东肇庆三模·26)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
4.
(2009.上海单科.23)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5.
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