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海南省·1)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右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 北京人( )
A
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像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没有明显下额,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北京人只学会打制石器;B项说法错误,最早知道了使用火的是元谋人;C项信息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抓住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使用的工具,逐项分析,确定正确答案。从“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
相关题目
(2024·四川成都·5)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2023·山东济宁·1)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
(2023·山东东营·1)下图是192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 )
(2022·山东威海·1)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2022·江苏无锡·1)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
(2024·四川广安·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2022·黑龙江龙东·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2023·黑龙江大庆·2)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2023·湖南株洲·1)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神农”指的是( )
(2015·山东聊城·4)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热门试题
1.
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2.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区分了列强侵略性的“民族帝国主义”和受压迫民族之反侵略的“民族主义”,他认为“民族主义”正是抵抗“民族帝国主义”而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武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
3.
斯大林提出,个体农民经济即使发展生产,也无法使农村经济商品化,必须把改造个体农民经济的着眼点从实现生产劳动过程的社会化,转向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具体办法就是把千百万闲散惯了的农户团结在社会主义工业的周围。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
4.
(2014.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5.
(2020·浙江宁波·18)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3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5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