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 )
A
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B
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
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D
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18·湖南衡阳一模·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分)
(2023··7)据统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江浙地区,经商成为青年男子的首要职业选择,士绅及其子弟若不在企业或商界谋生,大多会从事教育、文化、法政、行政、新闻等行业,或选择从军;而进入城市的失地农民大多从事劳累、低收入、缺乏保障的职业,当中成为产业工人的人数极少。造威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30)下面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西北某地农村各阶层土地拥有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该地
公元3世纪,鲜卑开启了姓氏和婚制改革,将族众分为十个族氏,规定十氏百世不通婚。此后,鲜卑十氏与外姓族广泛通婚。这一改革( )
(2018·山东日照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2)某文件规定“……所有三国的国境对过境的陆上运输车辆完全开放。”这应该是哪一组织成立的文件
(2024·甘肃一模·3)历史上,唐朝妻子提出离婚的不在少数,女方再嫁也不为失节,这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映了唐代
(2023·广东佛山二模·3)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外国侨民犯法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则“以法律(唐律)论”。这表明唐朝
“广告”一词依据现存史料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晚清上海竹枝词曾形象描绘广告,如“东西招贴满墙头,首尾粘连少隙留,何业何方新创设,引人往买预绸缪”“无形商战似交兵,各出新机扰扰争,胜算独操人尽慕,市场热闹有风声”等。这反映了( )
图2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 ) 图2 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
热门试题
1.
古有名臣评论道:“据令村坊,加之保伍,随其土断,不问侨居,应是浮浪之徒,悉归版籍。然后按其人数,授以土田。四家为邻,伍邻为保,递相检察,责以农桑。”此评论所及的基层治理机制实施于( )
2.
(2023·四川凉山·7)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
3.
(2019·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8)什么是启蒙运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难以给出唯一定义的问题。在法语中找不到一个专指启蒙或启蒙运动的名词或动名词,通常是用Lumieres(光—复数)来表述。当时的人们会用“光”来比喻,这种比喻很可能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4.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5.
(2022·海南·13)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