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研究表明,山西运城崔家河遗址属于距今55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经历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繁荣、龙山时代晚期的巨变和夏商时期的辉煌进程。该遗址可以实证( )
A
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B
制陶技术处于同期领先水平
C
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D
黄河中游率先步入阶级社会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题干指出崔家河遗址跨越庙底沟文化、龙山时期和夏商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时间跨度从5500年前延续至夏商,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持续演进,直接印证了中华文明发展未曾断裂的连续性特征,故选C项;遗址材料仅体现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演进,未涉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制陶技术水平的横向对比,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展现黄河中游与其他地区进入阶级社会的对比情况,不能说明其率先步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表为北宋时期国家税收统计表。由此可推知
(2021·安徽合肥一模·6)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1963年,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构想,即“第一步,搞15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15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则材料可用来说明( )
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千米、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7)1897年,时务学堂总提督梁启超为学生撰写了一批用以指导阅读《春秋》的文章,他指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梁启超的上述做法意在( )
孙中山指出:“今天这个盛会是中华民国的新纪元,大会的任务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的问题,第二件是改造国家的问题。希望各位代表要把自己的能力和各地方的能力都贡献到党内来,合成一个大力量,用这个大力量去改造国家。”这说明孙中山( )
根据下图,从战略态势上看,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 )
(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文综·25)汉代察举制在选宫中设有“尤异”和“治剧”两科,对官吏中政绩突出者和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吏给予特别的荐举提拔。这表明,汉代
表3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
有“非洲先生”和“戴高乐在非洲的眼睛和耳朵”之称的福卡尔,是法国“非洲事务处”的核心人物。他擅长外联,和非洲各国元首建立了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同他们共同织就了一张以爱丽舍宫为中心、覆盖非洲前殖民地的不透明关系网。这一关系网( )
热门试题
1.
24.表4为1909年全国大学生分布表。这反映出表4
2.
(2017·广西桂林·15)对比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对比,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
3.
(2024·八省八校高三联考二·14)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随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的试验田,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走马灯式地更迭。这反映了拉美( )
4.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3)《古代著名诗僧齐己有一首诗:“烘焙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齐己诗中称赞的书写材料,其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哪个朝代
5.
(2023··4)元代的手工业者被征调以后,便终身服役。明初也专门编制了匠籍,但是明代的工匠在为官府服役的时间之外,还拥有更多的“自由趁作”、自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劳动产品的时间。与元代相比,明代匠作制度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