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马丁?路德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教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等。这些主张
A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
B
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
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宗教改革只是对教皇一统天下的格局进行了调整,天主教会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及教皇是和解的态度,而宗教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改革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故B项错误;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是启蒙思想的要求,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3··11)英国“南海泡沫”是指1720年由于非理性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暴跌、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事件;它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投资狂热、1720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股价泡沫,并称为欧洲近代早期的三大“泡沫经济”事件。这些事件说明
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这一计划( )
(2023··17)194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创办了“折实储蓄”(如下图所示,本息均以实物价格折合计算,不怕物价波动),随后推广到其他新解放城市。1952年后,折实储蓄逐渐消失,向货币储蓄转化。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可能是
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1846年,恩格斯到巴黎的“同盟”中进行活动,在集会上提出了关于维护无产者利益、实行公有制、进行暴力革命的共产主义三原则。后来他提到:“所有这些情况都促进了同盟中,特别是伦敦领导当中不知不觉发生的转变。他们越来越明白,过去的共产主义观点,无论是法国朴素的平均主义还是魏特林共产主义,都是不够的。”这表明(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2024·福建三明三模·11)苏美尔人一方面认为人是神所创造的,神决定着人类命运;另一方面,在史诗中把英雄塑造成“竭力摆脱神的约束,甚至在许多方面与天神抗争”的形象。这表明苏美尔人( )
(2023·江苏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5)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潞安有著名的丝织业,最盛时“登机鸣杼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分为六班七十二号”,但当地不养蚕缫丝;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
(2024·吉林三模·1)钱穆在《中国经济史纲》中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史上变动最激烈之时期,经济方面主要是从贵族御用工商及贵族私有的井田制而转变为后代的农工商兵的自由业,遂使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面貌。”下面对战国“崭新的面貌”解读正确的是( )
(2019·海南高考模拟·4)读图,图1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图1
热门试题
1.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他的人性观是( )
2.
下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 ) 第21题图
3.
(2019·四川绵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3)唐代以前,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都是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唐代开始出现了临时雇佣工匠,双方两厢情愿,公平交易。宋代的工匠多系募雇而来,官府按当时的通行标准付给工匠工资。这一变化
4.
(2008.广东单科.20)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5.
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