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A.提升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地位:气候异常,特别是低温和雨雪,通常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不太可能提升经济地位。此选项不正确。
B.扩展了水稻的种植区域:水稻种植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低温雨雪天气并不利于水稻生长,因此不可能扩展其种植区域。此选项不正确。
C.延缓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气候异常可能导致北方草原地区生存环境恶化,反而促使北方少数民族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内迁。但题目问的是“延缓”,考虑到异常气候的严重性,它更可能迫使这些民族提前或加速内迁,而非延缓。但从另一角度理解,如果中原地区因气候异常而衰弱,其对外防御能力可能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延缓”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进程,因为他们可能在中原地区更为容易地获取资源,减少了立即内迁的紧迫性。此选项可能正确。
D.推动了政治中心的东移:气候异常与政治中心东移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政治中心的迁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治斗争、经济考量等,而不仅仅是气候。此选项不正确。
综合考虑各选项,虽然C选项的表述“延缓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可能产生一定的歧义,但从题目给出的信息和历史背景来看,异常气候可能导致中原地区相对衰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北方少数民族因生存压力而立即内迁的紧迫性。因此,在四个选项中,C选项相对最为合理。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