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海南海口一模·13)1938—1940年,苏联学校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在校学生数持续增加,共有32.8万名高等学校毕业生和67.8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940年底,全国共有2359个科研机构,98315名科研人员。这主要得益于
A
西方科技的引进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计划体制的建立
D
工业化运动开展【答案】D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1938—1940年苏联学校在校学生数持续增加,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运动,随着工业化运动的开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故选D项;苏联对西方科技的引进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就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不是其原因,排除B项;苏联计划体制在1928年就已经建立,计划体制的建立对教育和科研发展的作用有限,排除C项。
相关题目
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
(2019·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29)下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该漫画
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援助为474亿美元,经济援助为116亿多美元,分别占1955年以来苏联对外援助的87.6%和63.9%。苏联这一做法( )
(2023·重庆模拟(一)·1)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辛,名受,即纣王)这则史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现象
(2025·贵州9月月考·15)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上述成就的取得( )
(2019·山东济南二模·34)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70岁拒绝退休,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对此,最髙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法院效率”。最终参议院以70比20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这反映出美国
(2023·四川成都高三摸底·21)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全球根除天花计划”。当时,美国拥有在发展中国家根除天花的技术能力和条件,苏联则拥有充足的天花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成功根除了世界范围内的“天花”病毒。这表明
(2019·全国Ⅰ卷4月模拟·28)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日算学,日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日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日游记,曰报章。”这表明当时
(2022·广东省一模·18)知识危机时代往往伴随着新知识的生产,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5—16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材料二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并对这一危机作简要评价。(8分)
热门试题
1.
(2010.上海单科.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2.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3.
(2018·百校联盟全国Ⅰ卷4月联考·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15分)
4.
如表为1963年与1980年部分省工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些指数的变化( )
5.
(2020·湖北随州·10)“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