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孝文帝将汉族的门阀制度正式推广到鲜卑族中,使鲜卑贵族士族化,从而在根本上调和了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之间的矛盾,把不同民族的封建统治者变成了阶级利益一致的一个阶层。这说明( )
A
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B
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C
士族专权态势初显
D
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孝文帝将汉族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使鲜卑贵族士族化,让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在阶级利益上趋于一致,这是鲜卑族与汉族在政治制度、社会阶层等方面深度融合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交融进程,故选D项;华夏认同观念在此之前就已存在,并非孝文帝此举才出现,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不同民族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而非阶级矛盾,排除B项;在孝文帝推行门阀制度之前,魏晋时期汉族地区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士族制度,士族专权的现象早已存在,并非在孝文帝将汉族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中时才 “初显”,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4)在构建新官学体系这一问题上,秦汉两朝采用的手段大有不同,秦重在“禁”,汉重在“尊”,只是提高儒学的地位,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这种不同
(2019·河北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 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在任何重大社会变革中,旧的制度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但又都不为人知的影响。”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因而,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的渐变可能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的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民主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都有面临不同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冯玉军:民主化不是国家转型的灵丹妙药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7)近代有学者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这种认知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图3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图3
(2024·河北保定二模·9)图1所示为1956年中国政府发行的系列体育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2020·广东珠海一模·34)193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美国议员中学识最渊博的盲人参议员托马斯·戈尔询问对他废除金本位制的看法,戈尔冷冷地回答:“这是明显的偷窃,不是吗,总统先生?”下列阶层中,明显会支持戈尔的是
如图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 )
(2023··2)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表1反映了 表1
(2024·陕西铜川三模·9)据《雅典政制》记载:公元前355年以后,雅典所有起诉案均由公民法庭审理,并且雅典公民大会的立法权也部分丧失。富人多在公民大会,而穷人则多在公民法庭。穷人受到陪审员权力和重要性的吸引参加公民法庭,可以剥夺富人财产,向富人施加压力。这表明雅典( )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5)《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象折射了
热门试题
1.
(2019·河北唐山二模·28)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2.
(2019·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28)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
3.
(2023·广东梅州二模·10)新中国成立初期即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4.
(2018·湖北襄阳一模·41)(25分)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 性共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因为将多数规则奉为圭臬而忽视对多数权力本身进行制度性的补充、制约与完善,因而屡屡犯错。——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材料二社会的激变往往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阶级间的不平衡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层面的大量不平等……几次革命的高潮都是由城乡贫民发起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众主导必然导致其平等至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和平等严重失衡,使大革命的民主制……成为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安然《论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材料三民粹主义将社会分裂为两个同质的对抗性群体——即“纯洁的人民”与“腐败的精英”,其主张可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专制和激进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欧洲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与民族福利国家社会保护的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深度参与开放的精英与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于主流政党在民主绩效上的糟糕表现——其所代表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兑现竞选承诺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危机的能力愈来愈弱。——李凯旋《民粹主义在当代欧洲兴起的根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多数人暴政”、近代法国大革命“专制民主制”和当代“民粹主义”出现的原因(12分)(2)综合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民粹主义的危害,指出规避民粹主义的途径。(13分)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