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古希腊哲学史,一般以苏格拉底为界,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那么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神与宗教
B
科学与理性
C
人与社会
D
道德与功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神与宗教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苏格拉底之前,故A项错误;科学与理性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近代,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时期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时期,哲学的研究开始关注人与社会,故C项正确;道德与功利是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思想主张上的分歧,但他们都关注人与社会,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山西晋中二模·2)下表为《史记》部分篇章与司马迁的游历对照。这反映出司马迁(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表2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
行省治理是罗马共和国后期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行省治理过程中,作为实际治理者的罗马官员滥用权力,大肆搜刮钱财。为遏制这种弊病,罗马当局不断加强法律建设,呈现出立法条款细致化、诉讼程序固定化以及惩处严厉化的倾向。但是,治理局面未因法律建设的加强而得以有效改善。由此可以看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群学思想是梁启超社会变革主张的基石。“群”是道德和政治的共同体,如何实现良好群治是重拾中华民族信心的关键。他主张用礼治、法治、德治作为三种治理手段,以强化法治精神来弥补礼治的不足;着眼未来,他提倡德治以期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性“大群”。——摘编自钟艳艳卢致远《礼治、法治、德治:梁启超群学思想的三个维度》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围绕“社会治理”,自拟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6)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材料中的“他”是
(2024·江苏南通一模·14)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
下图为1978年—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希腊城邦建立后便开始向海外殖民:某一城邦(母邦)将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建立殖民城邦(子邦)。母邦和子邦地位平等,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这种海外殖民活动
(2023··11)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表1.关于胡亥继位的两则史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热门试题
1.
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
2.
(2024·湖北黄冈中学二模拟·2)西周时,姓、氏为贵族所独用,而平民称名不称姓氏。姓最初源于居地或部族名,氏是姓的分支,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春秋以后,姓与氏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这一变化反映( )
3.
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了《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
4.
(2014.全国大纲卷.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5.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3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