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时强调:“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此,两岸必须
A
实现直接 “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直接“三通”在2008年前后就已经实现,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前提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再根据材料“……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可知,两岸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正确;经济合作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践行了,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表2呈现了二战后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贸易谈判概况。据此可推知( )表2
下表所示为1963—2012年西欧与美国的主要贸易战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1921年3月,李大钊在《曙光》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往昔之社会,劳心者在上,劳力者在下,治人者逸,治于人者劳,此不平等之根源也。今吾辈所企求者,乃劳力者居主导,劳心者辅之,以阶级斗争之法,建劳工专政之邦,使天下劳动者皆得解放。”这一言论反映出( )
(2023·北京东城区一模·7)下面是关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介绍,对其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②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开展③推动马克思主义由城市向农村传播 ④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
下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转载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星报》上的一幅漫画《东风压倒西风》(图2)。漫画意图表达图2
据考古发现,商朝青铜文明是由偃师—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一带向辽河流域、山东半岛、两湖及江西地区、晋陕之间的黄河两岸以及汉中、四川、两广等地传播;从西周文献和青铜器铭文中,可以发现西周政治模式和礼仪文化在各封国移植的情形。这说明商周时期( )
(2022·江苏泰州四模·5)清代顺治、康熙两朝号召泰州城区的富户投资盐业。盐商们发家后,建造私家园邸,邀请四方名士诗酒酬唱,切磋弦歌画赋,活跃了泰州的艺苑文坛,丰富了独特的泰州盐税文化。这种情况表明
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下图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前达利创作的油画《内战的预感》,描述了一个隆起膝盖长着丑陋手臂的巨人,在掐着自己脖子的狂乱状态中撕裂自己的腿,画面中央被丑陋的手和腿框起的四角形,隐喻了四分五裂的西班牙。这幅油画( )
(2021·山东济南高三学情诊断考试·9)1950年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此后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也随之展开。1951年3月,山西的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爱国增产竞赛挑战书。这一运动
热门试题
1.
(2023·四川内江·4)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2.
(2020·湖北高三4月线上调研测试·26)《新唐书》记载:贞元八年(792年)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发生水灾,中书侍郎陆贽秉持“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之“王化远被”理念“上奏”劝德宗遣使赈灾。陆贽的“上奏”立足于
3.
(2023··3)“绢本《千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与这一描述风格最为相近的作品是
4.
据史书记载,商王的名号大部分以天干命名,如盘庚、武丁、祖甲、帝乙等。西周时期,以德行为王的谥号,如文王、武王、康王、孝王、厉王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5.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8)《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与欧美各国应该互派使节。但此后多年,派遣常驻使节一直是欧美国家单方面的行动,清廷没有任何动静,直到1876年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这反映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