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选必3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而周边民族被称为戎狄蛮夷等。经过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华夏族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C
开始出现民族交融的局面
D
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战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经过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由于周边的加入,使华夏的范围扩大,故选B项;“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融入意味着都变成了华夏族,而不是多民族,排除A项;“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说明春秋战国出现了民族交融,但无法证明其是首次,排除C项;“经过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说明交流的方式很多,战争只是一种方式,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对于近代某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学者如是总结:“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
(2023·河南名校高三10月联考·2)某学者认为,“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同时也是个体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孔子希望怀有“仁”德的圣贤、君子,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努力实现社会大同、团结和个体自适其性的公共生活理想。可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2023·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1)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这一阐述强调了
(2023·重庆八中高三上开学·9)同治年间,《申报》在上海创立,它当时的零售价格每份仅售铜钱8文,价格仅为嘉庆年间最便宜的一本书的百分之一左右。不仅报纸如此,清末民初的书价也大都跌了大半。由此推断
18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对中国礼仪的最大误解,肇始于吾人以己之风俗度衡彼之风俗:概因吾人将偏颇天性所生之偏见带至四海所至。”此段话侧面反映了当地
(2022·江苏泰州四模·1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维夫斯强调重视感官实践的实用教育,他认为:“学生应不以到商店、工场向人请教为耻。从前,有学问的人不屑于了解这些事情,而了解、记住这些事情又至关重要。”该学者主张
(2022·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质量检测·13)18世纪,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曾多次向西方介绍冬虫夏草、三七、当归、阿胶等中药。他认为中国医学在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但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理论方面不如西方。他的观点得到伏尔泰等学者的肯定。这反映了
秦朝建立后,征服南越,北击匈奴、修长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修驰道、直道等巩固统治。同时,秦始皇还建造宫殿、陵墓,求长生不老而巨资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对此,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
(2023·四川百校联考高三10月·24)孟子有言:“诸侯有行(周)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韩非却针锋相对地指出,“故(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人的言论实质上体现了
热门试题
1.
(2024·福建福州二模·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 )
2.
(2023··1)《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
3.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_____(只写数字)
4.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5.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8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4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5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