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1·山东青岛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3)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 )
A
打击豪强势力
B
促进人口增加
C
缩小贫富差距
D
加速汉化进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打击豪强,与材料中“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户口籍贯不实”是不真实,而非增加人口,排除B项;“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表明矛头指向豪强势力,目的不在于贫富差距,排除C项;“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其中包括汉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4·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 )
(2022·浙江高考·17)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①人民主权捍卫者 ②浪漫主义之父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④文艺复兴先驱
(2022·广东省茂名市一模·1)“天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此时的“天下”并不包括蛮夷戎狄所构成的“四海”。至战国时,孟子提出“以夏变夷”,“天下”亦将“四海”纳入其中。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2021·河北邯郸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荀子提出人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儒(先知先觉);二为小儒(后知后觉),需要学习;三为众人(不知不觉),需要教化;四为奸人,杀无赦。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2023·湖北问津联合体高三8月·3)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少数民族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这一制度
(2024·甘肃高考·10)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
(2007.宁夏文综.3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热门试题
1.
阅读下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2.
(2024·山东青岛一模·9)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
3.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二次联考·2)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4.
(2023··14)下表内容是1926年前后黄冈全县流通货币的统计情况。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该时期
5.
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