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
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
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
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
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中世纪乡村共同体基本自治,17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乡村共同体的实力上升的同时自治的程度降低,受到王室监察官的限制,说明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对乡村的管理,故选C项;”完备成文法“的说法错误,当时虽然已经形成了成文法,但是仍处于完善时期,排除A项;自治权受到王室监察官的限制,不等于丧失了自治权,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是对乡村治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不能直接说明对基层治理的水平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如表是建国以来部分学者编写世界史的相关视角和内容。据下表可知,建国以来世界史的编写(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随着秦汉帝国官僚制的发展和完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职显得越来越重要。秦汉时期,表示官员大小等级的方式一直有两种:禄秩等级和爵位大小。秦代至汉初,以若干“石”为单位的禄秩等级仅仅是官员俸禄的体现,而爵位的大小则是官员其它各种待遇的综合载体。随着赐民爵与赐官爵的广泛实施,爵位的价值逐渐稀释。东汉末年,汉代爵制中真正有一定价值的爵位仅剩下诸侯王、列侯及关内侯这三级。魏晋时期,以五等爵制为主体的封爵制取代了秦汉爵制。与此同时,官员禄秩等级的地位逐渐超过了爵位等级,最后曹魏政权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取代了秦汉的禄秩等级。以五等爵为主体的封爵制也被完全吸纳到官品之上。这样爵位也就成为了官品的附属物。爵从属于官的格局随之形成,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末。——摘编自王玉喜《爵制与秦汉社会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至魏晋时期爵制演变的历程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爵从属于官的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4分)
(2018·山西晋城一模·11)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6)下表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该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商人认为,政权的获得乃是受命于“天”,祖先神灵和“天”会一直庇佑其统治。周初则赋予“天命”以道德内涵,强调“以德配天”,上天是否庇佑依据是“有德”而非血缘。这一变化表明,周人意在( )
1811年英国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835年又把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3日。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每逢议会讨论政府事务的日子,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材料说明( )
(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35)图6为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投票情况,这反映了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8)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后,中共适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将“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这说明( )
(2024·山东枣庄二模·14)表1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热门试题
1.
1920年,陈独秀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对如何继续“运动”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团体的活动”,二是“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三是“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这体现出作者( )
2.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3.
欧洲从13—15世纪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世俗学校,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4.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11)下图为1912年2月《浅说画报》刊登的一幅画作——《女子提灯会》,描绘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学生联合各校女学生上街提灯游行、祝贺某重大政治活动的情景。据此可知
5.
(2013.山东基能.7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