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2源自《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该图中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出( )
图2
A
非洲和拉美国家开始进入世界体系
B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D
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图片信息可知,20世纪6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先后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说明世界区域集团化取得一定成果,故选C项;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融入世界体系,排除A项;世界经济格局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一系列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未涉及这些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迅速发展”说法错误,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学者苏秉琦指出,“像山西陶寺、辽西喀左东山嘴、内蒙古凉城、甘肃秦安大地湾、江苏武进寺墩……这些遗迹遗物的时代不限于夏商,分布地域也不限于中原,在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的诸文明火花中也是最光亮的地带。”作者意在说明( )
1939年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等报告,要求“各界民众均应尽量加入一种法定的人民团体,如工会、农会、同业公会、学生自治会、妇女会等,接受本党领导”。这一举措旨在
(2018·山东日照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宋初,北方主敌契丹正处在“睡王”穆宗和治国平庸的景宗统治时期,奴隶起义、民族反压迫斗争接连爆发,无力南顾。991年8月,宋太宗赵光义对近臣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摘编自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北宋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从中央到地方,极力分散事权,可设一个机构的宁可再设几个,可以一人负责的宁可分给几人负责。欧阳修认为“四海之广,不能容滥官,天下物力不能给俸禄矣。”“去冗官则民之科率十分减九”。北宋对外族入侵攻则无力,守则不保,只好利用外交手段屈辱求和。1005年初,宋真宗与契丹贵族订立“澶渊之盟”,开北宋一代以金银布帛购买和平的先河。——摘编自白元《北宋冗官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宗认为“外忧可预防,内患深可惧”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以军事为例,概述北宋“防弊之政”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其消极影响。(6分)
1351年英国贵族影响国会通过“劳动法规”,把工资陈结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然而于事无补,因为劳动力价格仍然在上涨。领主又企图把剩下的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但在高工资的吸引下,农奴纷纷逃跑。这反映出英国农村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9)黄书海曾担任过周恩来的翻译,他回忆:“总理最初想让亚非会议采纳这五项原则,但一些国家不同意,说这是共产党提出来的。总理主动把五项原则分解为‘七点和平宣言’。最后大会扩大为十项和平原则。”这表明,在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4)以下法律条文出自《唐律》。据此可知,《唐律》( )
1840年,考中榜眼走上仕途的冯桂芬感慨:“有官五品勿卑小。”1861年,冯桂芬又发出“三年一科,今科失而来科可得,一科复一科,转瞬而其人已老……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的感叹。其认识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
热门试题
1.
唐代官员冯宿上奏:“(剑南、两川等地)皆以版印历日鬻於市。每岁司天台(天文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奏折的根本意图是
2.
(2024·石家庄三模·13)1637年,西班牙官员胡安指出,即便禁止白银直接流向中国,白银也不会持久留在西班牙国内,而是部分流向欧洲其他地区,最终还是会流向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白银确实从马尼拉流向中国,但是它(白银)……可以源源不断地换回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生产的药品及货物”。这一观点旨在( )
3.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4.
(2017·山西省·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5.
(2024·福建三明三模·16)表3为二战后东亚与拉美发展模式对比。表3据此可知,两种不同发展模式(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