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
有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大一统王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郡县制度下”可知,“里”、“亭”、“乡”等都属于郡县制下的基层组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在郡县制下,乡里等基层组织在治民方面,存在一定的自治性,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23)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如表所示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搜集到有关安禄山的部分资料,其中内容较为详尽可信的是( )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4)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2025·河南高三联考·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
16世纪中期,加尔文敦促日内瓦市议会制定了“禁止赌博、酗酒、不敬神明、生活奢侈”等一系列法规,并希望人人紧守岗位,各尽其职。改革后,人们衣着朴素,相互勉励,有如兄弟。这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中的是(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时效取得所有权。”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对此指出,罗马人“为了公共利益创设了取得时效,以便使某些物的所有权不致长期地并几乎永久地处于不确定状态”。这一规定
(2019·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2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的社会是
1375年,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撰写了《论神圣的所有权》等文章,其中提出:“依据《圣经》之言,英国王朝应该是一个整体,而教士、领主与平民均属于该组织的一员。”后来,他在学生的帮助下将《圣经》译成英文。这些做法( )
热门试题
1.
(2020·广西梧州·10)下图是小明学习世界古代某一部法律文献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判断,他学习的是( )
2.
20世纪50年代起,俄语和东欧研究一直是美国政府支持的重点。到了80年代,美国政府则特别重视日语、汉语及其相关研究,汉语更是成为其第一关键外语。美国的政策调整
3.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据此可知,司马迁
4.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5.
(2020·海南高考·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也是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儒学著述之功,主要凝聚于《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著作。《书传》完全撰写于海南儋州,其他两部也是在儋州最终修订完成。苏轼在儋州创作的诗词、赋、杂记等各类诗文作品,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以及海南岛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在海南期间,虽然受制于诸多条件,苏轼仍“不免时时弄笔翰”。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渡海帖》,是苏轼在海南时期书法作品中唯一的存世墨迹。苏轼之前,虽有来自中原的有识之士在海南提倡文化教育,但无实质性的效果。苏轼居儋期间,大力传播中原文化,推行教育,在其身边聚集了一批好学青年,尤其是琼州学子姜唐佐,专程至儋州向苏轼求学。临别时,苏轼写诗赠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励他说:“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后来,姜唐佐果然中举,改写了在此之前海南岛从来没有本土籍举人的历史。——摘编自李景新《论苏东坡的海南功业》等(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在海南的主要业绩。(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对宋词的突出贡献。(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