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11)“代理人谢勒夫卡说道:我从文书简提手中买来这所房屋。我为了它而给了他十个沙图;此项契约在胡夫—阿海特公墓村的议会(贾贾特)的面前,当着简提的许多身为凯米普的祭司团成员的证人的面,由登记办公室盖章确认”。上述材料适用于研究古埃及的
A
法律教化
B
商业贸易
C
国家政体
D
宗教信仰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我从文书简提手中买来这所房屋”、“由登记办公室盖章确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份商业契约体现了古代埃及平民进行房屋买卖的流程以及内容,可用于研究古埃及的商业贸易,故选B项;材料是商业契约,而非法律条文,此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是商业契约,与商业贸易相关,“国家政体”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是商业契约,与商业贸易相关,不涉及宗教信仰,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四川绵阳三模·2)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
明政府规定:外地人不附入本地户籍者,有赋役负担的杖一百,无赋役负担的杖八十;如果将他人隐匿不上报户籍,隐匿他人者与所隐之人同罪。这一规定旨在( )
在汉代的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下表为其中的某些叙述。它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
(2024·福建莆田二模·6)洋(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该表反映了( )
表1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表1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而且还直接驳斥了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使教会思想体系在数十年内一直处于混乱之中。”这说明麦哲伦环球航行( )
汉代农村通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这些人物的经营活动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由此可知当时
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希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说明当时罗马
热门试题
1.
(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2.
(2008.海南单科.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3.
(201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4.
(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和西欧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5.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据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明清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闸述须有史实依据。)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