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日耳曼人的生命活力成为欧洲新时代的强音;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在教堂祈祷时,教皇把一顶王冠戴在他的头上,并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日子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诞生日。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
A
推动了欧洲历史上的文化整合
B
完成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统一
C
为罗马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D
加速了领主附庸集团的衰落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通过考查查理大帝加冕,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可知,蛮族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得到天主教会的支持被加冕为王,而且被教会承认为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所以这一事件推动了欧洲历史上的文化整合,故选A;这一事件并未完成欧洲大陆的政治统一,排除B;查理大帝的加冕,并非重建罗马帝国,排除C;领主附庸集团逐渐形成,而非衰落,排除D
相关题目
(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7)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2023·广东佛山二模·10)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据此可知广州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各交战国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对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8分)
(2023··6)表1所示为某学者研究洋务军工企业时得出的四个分论点。由此可推知,他的总论点最可能是,洋务企业表1
(2024·贵州贵阳二模·13)1935年的夏天,英国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结果如下所示。由此推知( )
20世纪30年代,苏联曾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激烈、急于出口的时机,成为当时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最大买主;同时,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英格兰是一个多湿地地区,1780年,罗伯特?兰塞姆对罗德哈姆铁犁加以改进,发明了一种由铸铁做成、犁头更硬且犁口可自磨的新铁犁。1783年,英格兰建立了第一家制犁工厂,耕犁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湿地的开发。据此可知,英格兰湿地开发主要得益于( )
1930年7月,一些工商业者派代表到白宫要求胡佛总统采取挽救危机的紧急措施,胡佛回答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6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了。”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年度咨文中说:“几个月前我们看到了经济复兴,萧条影响将会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胡佛
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 )
(2019·江西上饶一模·27)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热门试题
1.
(2012.山东基能.27)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漫画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2.
1999年欧盟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并成立一个由各国国防部长和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致力于欧洲的决策和协调。这反映了( )
3.
(2020·江苏盐城·18)翱翔天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如图梦想实现,主要得益于发明了( )
4.
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5.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经过实地考察,他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已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1920年回国后,在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中,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称自己“保持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这种多变的特征,直到民国之后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一变再变,终于技穷。——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思想的实质,简析影响历史人物思想的主要因素。(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