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4为19世纪后期中国茶叶出口统计情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茶叶
图4
A
出口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B
生产制作走向工业化
C
国际市场地位遭到了削弱
D
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1866—1885年,中国茶叶出口呈上升趋势,1885—1900年,茶叶出口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遭到削弱,故选C项;茶业出口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仅是图示的表象,不属于“反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茶叶出口情况,无法看出生产制作的模式,排除B项;材料显示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不能得出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结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湖南衡阳二模·30)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蛮、夷、蕃”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1950年至1959年中国订购进口的415个成套设备项目中,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分别为304个和108个。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②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政策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④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14)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战前3684人减至1561 人,精减率达58%;193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制和管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这些举措旨在
美国宪法规定,只有2/3以上的州才可以联合提出修宪议案,一旦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美国宪法至今共有27条修正案。另外,美国司法机构也可以通过判例对宪法进行实质上的修正。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2024·山东泰安一模·5)据统计,1887年中国各种官田和屯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8%,此后逐年下降,到1933年已减至3.3%,国有土地迅速私有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
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 )
(2024·山东泰安二模·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这种思想的出现( )
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
.1880年,伦敦人口为90万,巴黎人口为60万,柏林人口为17万。到了1900年,这些数字分别增至470万,360万及270万。格拉斯哥、维也纳、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的人口也都超过100万,另有16座欧洲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人口的变化反映出( )
热门试题
1.
(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2.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3.
(2023·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辽阳、葫芦岛·18)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该“条约”指的是( )
4.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5.
(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