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山东济宁二模·13)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到:“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
A
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
B
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
C
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
D
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于1914年7月,德国的战争法案在极力表明其进行的是为人民及其自由的战争,反映了其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故选A项;当时一战已经开始,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意义,仅说明了战争的目的,因此无法体现战争的重要性,排除C项;当时一战刚刚开始,且材料并未体现一战的复杂性,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54年,一位上海的工人说:“我要好好工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为国家的工业化添砖加瓦,让我们国家尽快强大起来。”同年,一位沈阳的工厂技术员也表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完成生产指标,更要不断改进技术,为国家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1)《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
(2025·广东肇庆高三一模·7)从1901年起,清政府开始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这些措施提高了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不少新思想也在军队中迅速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 )
《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 )
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表1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1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一模·15)1922年热那亚会议,是一战后第一次大规模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苏俄代表团声明:准备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把部分森林、矿产资源甚至肥沃耕地租让给外国经营,但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这表明当时苏俄( )
(2020·安徽合肥一模·7)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谴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2024·安徽蚌埠四模·12)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
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这表明,我国当时
(2023·贵州六校联盟联考·3)汉代中央政府在考察和试用被推举(察举)者时,各地推荐的人才最后都要经皇帝策问才能确定。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据此可知
热门试题
1.
(2023·广东·23)文学家彼特拉克感叹“山之高兮,巍巍乎雄立宇内兮”,但他仍认为高山同人类“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也“可怜之至”。该言论体现了( )
2.
(2020.7·浙江高考·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3.
(2023·山东枣庄·8)小马同学计划撰写一篇历史论文,上网检索资料,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倒幕运动、殖产兴业、军国主义。由此判断他的选题是( )
4.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